日本的茶文化,當時跟隨佛教從中國傳入,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思想,後來從寺廟到民間,在日本傳承並發揚光大,日本對泡茶非常講究因而有「茶道」,茶道後來成為日本傳統中,非常重要的禮儀。然而,台灣的喝茶文化從兩百多年前開始,當時由福建移民,將茶苗以及製茶技術帶來台灣,好喝的鐵觀音就是從這時期傳入。日治時代,日本人更在現在的「日月潭」附近,選地栽種紅茶並設立茶葉研究所,因這裡風土氣候,像極了世界知名的紅茶產地「大吉嶺」,近年來台灣的紅茶發展,就是由此萌芽催生,不同時代與背景,使得台灣茶的技術與風味,更上一層樓。

 

 

# 01. 茶款種類大不同

日本茶與台灣茶種類眾多,根據茶的品種、種植環境、當地氣候與製茶方法不同,各自擁有許多獨特的味道與香氣。日本茶主要以綠茶為主,當地高達76%栽種面積,種植單一品種「藪北 やぶきた」,再以此製作煎茶、玉露、抹茶等綠茶。雖然早在明治九年(西元1876年),就已經將製作紅茶的技術從印度導入日本,成功使用日本國產茶製作「和紅茶」,但因當時海外紅茶強勢,「和紅茶」未能盛行於日本,直到最近才開始受到注目,當地日本知名的和紅茶有「溪野紅茶(佐賀)、日向紅茶(宮崎)、久島紅茶(鹿兒島)、丸子紅茶(靜岡)」等。

 

 

台灣,世界半發酵茶的領導者,研發技術獨步全球,國內知名的半發酵茶為「烏龍、翠玉、鐵觀音、四季春」等外,近年來台灣的綠茶「碧螺春、擂茶」與紅茶「紅玉、蜜香、金萱」也都受到廣大民眾喜愛。台灣由於地理位置特殊,加上過去兩千年的移民文化,在不同時代背景下,造就多面向的茶款風味。台灣茶的產地由南到北、從高山到平地,各地有不同的風土民情,相較於日本,我們台灣的茶品種較多、口味多元、研發技術廣闊,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。

 

 

 

#02. 製茶手法大評比

日本與台灣在製作「綠茶」上,所使用的方式不大一樣,日本屬於「蒸菁」式綠茶,利用熱氣煮蒸茶葉,將葉子裡「既有的香氣、味道」等成分保留,日本人鍾愛這鮮味(うま味),也就是新鮮青草帶點海苔的味道。台灣的綠茶則屬於「炒菁」式綠茶,藉由炒茶過程「催化葉內物質轉化」,讓口感與香氣展現新滋味。經科學研究顯示,日本蒸菁式綠茶內含的香氣成分約50種,然而台灣這種炒青式綠茶,葉內所含的香氣成分高達110種,更上一層樓。

 

台灣的炒菁技術是由中國傳到台灣,因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,礙於當時兩岸緊張,撤退來台的軍民無法喝到懷念的「炒青」綠茶,就便在三峽種植茶樹,自福建引進技術,製作中國茗茶「龍井」與「碧螺春」,因地制宜改良後,成就現今特有風味的三峽碧螺春與龍井茶。

 

 

日本.蒸菁法

日本採電腦監控設備,全自動化進行茶葉生產,設備內含「多孔蒸氣噴槍」,不斷噴出100度C的水蒸氣,透過輸送帶傳輸茶葉蒸煮,時間約為30秒。

 

 

台灣・炒菁法

台灣採半自動化「滾筒式鍋爐」,因炒青是一道極為細緻的工藝,當下濕度、氣溫、茶葉狀況,都將影響炒青的溫度與時間,成敗完全依賴師傅,多年經驗與技術。

 

 

#03. 日本頂級「玉露」怎麼種?

台灣與日本,種植茶葉的方法較無差異,唯獨頂級日本茶「玉露」,所使用的栽種方式獨樹一格。日本頂級玉露在採收前二十天,茶農就會將黑網覆蓋在茶樹上,如下圖左邊這塊茶園,在茶樹長出新芽期間,遮陽避免茶葉內既有的甘甜味(氨基酸),因日照轉化為苦澀味(兒茶素)。每年春天初次開採的嫩葉,最為高級稱為「一番茶」,製作玉露只用手摘一番茶,摘取的部分僅用葉片不含莖梗,等級高的玉露沖泡時,可以感受明顯甘甜味,類似海苔味的獨特「覆香」,入口就回甘絲毫沒有苦味,風味獨特的頂級日本茶。